探寻历史文脉 见证边疆巨变——东华理工大学普惠乡村服务队在阿克陶开展文化考察活动

发布者:管理员发布时间:2025-07-17浏览次数:10

近日,国家语言文字推广基地(东华理工大学)携手“普惠乡村”服务队走进阿克陶祯中古城博物馆与昆仑佳苑新文明实践所。队员们在历史长河中溯源红色基因,在乡村振兴的鲜活实践里感悟初心使命,一场跨越时空的精神对话,对红色信仰在行走中愈发坚定。
      走进阿克陶祯中古城博物馆,一件件承载着岁月印记的文物静静陈列在馆内,从古代丝绸之路的文明交融,到近代各族儿女保家卫国的浴血奋战,再到新时代边疆建设的蓬勃图景,文物与史料交织成一幅立体的边疆史诗。


       队员们沿着“先秦西域文明-汉唐丝绸之路-明清边疆治理-新时代脱贫攻坚”的历史轴线展开学习。馆内珍藏的青铜器、毛纺织品等文物生动再现了古代阿克陶作为丝绸之路重要节点的繁荣景象,展现了阿克陶作为古丝绸之路重要节点的辉煌历史。在“汉唐驼铃”展区,队员们驻足于出土的“五星出地方利中国”锦护臂、唐代铜佛像等文物前,聆听讲解员讲述西域三十六国时期多民族共居共荣的故事。一组清代《西域图志》彩绘地图清晰标注了阿克陶作为“丝路驿站”的关键地位,而展柜中并列陈列的维吾尔族铜器、柯尔克孜族刺绣与汉族农具,则无言流露着“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共生传统。



在昆仑佳苑新文明实践所,队员们通过实物展示、场景复原和讲解员口述,直观感受到阿克陶偏远山区群众昔日的艰苦生活,曾经的牧民需要徒步数公里手搬饮用水,孩子们在简陋的土坯房里上课。而如今,通过党的异地搬迁政策,数千名农牧民住进了昆仑佳苑宽敞明亮的楼房,配套学校、卫生所、文化广场一应俱全。在对口援疆专题展区,那些定格瞬间的照片,无声诉说着二十余年来“全国一盘棋”的团结伟力。2014年建档立卡之初,阿克陶县贫困率高达60.4%,是全疆脱贫攻坚最难啃的“硬骨头”之一。江西作为首批援疆省市,在民生、产业、文化等领域多点发力,把阿克陶县当作江西的“第101个县”,不遗余力支援阿克陶建设,人力、财力、物力、技术源源不断地穿越沙漠、戈壁,在祖国最西陲汇聚成澎湃的“江西力量”。


       

这次行程既是一次文化寻根,更是一堂生动的国情教育课,激励东华理工青年学子把个人理想融入边疆建设的时代征程。队员们表示,将把丝路精神中的团结坚韧与援疆实践里的奉献担当深藏于心,以青春之力续写边疆发展的新篇章和,让红色基因在助力乡村振兴的征程中赓续传承。(文/张海妍、黎雯婧 图/欧阳子怡、王培龙)


编辑:高雪妍   责任编辑:李旭  主编:朱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