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1日至9月17日是第26届全国推广普通话宣传周,为更好地推广普通话,在新征程中继承与弘扬传统文化,我校国家语言文字推广基地近期连续举办多项“推普+礼敬传统文化”活动。
9月14日,语基办主任刘艳红副教授为2023级汉语言文学专业新生做了江西文化经典诵读讲座,并就江西文化名人——王安石的《渔家傲》、晏殊的《浣溪沙》《无题》等作品与学生进行了诵读交流。刘艳红首先讲授了吟诵的基本规律,然后运用华调、钱绍武先生的诵读调,吟诵了《渔家傲》《无题》《浣溪沙》等作品;在学生展示环节,李欣雲用普通话朗读了晏殊的《无题》;李昱兴尝试用“平长仄短、平低仄高”的诵读节奏,吟诵了王安石的《渔家傲》;刘郅轩用钱绍武先生的节奏,吟唱了晏殊的《无题》。经过讲座与交流,同学们纷纷表示“普通话+诵读”的方式既强化了他们的普通话水平,又以较为生动的方式加深了他们对传统文化,特别是江西地方文化的认知,一定程度上实现了语言负载文化的功能。
9月15日,在江南的细雨里,国家语言文字推广基地(东华理工大学)实践基地揭牌仪式在江西省进贤县中国毛笔文化博物馆举行。基地副主任、文法与艺术学院院长徐国华与中国毛笔文化博物馆负责人邹非之先生共同为基地揭牌。中国毛笔文化博物馆是中国第一家以毛笔文化为主题的博物馆,位于北宋宰相、著名词人晏殊故里南昌市进贤县文港镇,馆内陈列很多古老的毛笔、宫廷御用笔和鲁迅、郭沫若、任继愈等名人用过的毛笔。揭牌仪式后,邹非之为基地成员介绍了制笔过程,讲述了毛笔文化,将通用语言文字推广与非遗文化进行了融合。(文/图 刘艳红)
编辑:高雪妍 责任编辑:陈小松 主编:朱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