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就听老师在好几个场合提起过在北京电视台《北京时间》栏目有个资深记者是我们2000届新闻专业的学长,“京城+记者”这两道耀眼的光环让我急切地想了解这个了不起的学长。“我只是做了十一年的记者”——当我拨通电话与学长尹志艳拉起了家常时,他这样云淡风轻地说。从2005年做《临川晚报》社文字记者以来,他先后在景德镇市《瓷都晚报》(新法制报)《东方早报》(澎湃新闻)《长江日报》(长江新闻)《重庆青年报》北京电视台工作。我觉得十一年的采访经历与文字积淀,带给他的一定是生活感悟的酽与职业敏感的厚,然而尹志艳学长给我的印象总是那么“淡”,说话的时候淡淡的,仿佛力求言简意赅似的。深入交谈了才发现,那不是平淡,只是未到情动时。点开尹志艳学长的朋友圈,你随处可见他辛勤耕耘的结晶:社会热点的报道,针砭时弊的评论,自娱的小诗,就像是七彩的家饰点缀着他思想家园。原来这位调查记者一点儿也不“淡”。
说起当年在校求学时的情景,尹志艳学长感叹自己曾经蹉跎了时光,对此也倍感遗憾。“人生没有彩排”,他这样说。可是当我知道他在校期间同时担任了班长、摄影协会会长和寝室工作站干部等职位时,我震惊又诧异——那种充实忙碌的大学生活,尹志艳学长仍觉得不够,这是怎样的追求啊!“谁的青春,不闪耀?但社会才真正让你成材。”感叹青春之后,他如是说。我提起现在一些大学生总觉得自己前途迷惘,拨不开眼前的重雾,看不到远方的尽头时,学长用缅甸国务资政昂山素季的话劝诫道: “我们无须立刻看到遥远的路的尽头,我们只需要看到可以抵达那里的路就好了”,青春正年少,莫负好时光。
老舍先生说,生活是种律动,须有光有影,有左有右,有晴有雨,滋味就含在这变而不猛的曲折里。尹志艳学长对此颇有体会,他说:“人生之路不都是困难重重?没钱吃饭也是困难,生活不开心、事业不顺、怀才不遇都是困难,但你不能等到碰到困难之后才想到要做更积极的人。”即使断了一根弦,其余的三根弦还是要继续演奏,这就是人生。爱默生的话虽然略显苦涩,但仍是箴言。人生就是一块广阔无限的天。每个人天空的景象都是变化无常,不可预测。时而旭日东升,时而黑云压城;一会儿万点繁星,一会儿狂风暴雨。既然我们都没法左右这变换,唯一的方法就是平心静气地去适应,去习惯。天空中每一种景象都有值得观赏的地方,就像人生一样,不论快乐与忧愁都各自蕴含着值得庆幸的独特。学长满含哲理的话,让我依稀理解了他身上的那点“淡”。
作为后辈,我怀着一颗拳拳之心请尹志艳学长分享他十一年的工作经历。他又是淡淡地说:“一份工作而已,没那么神奇,虽然隔行如隔山,但其实每行每业也都一样,要做好就得认真努力。”他还透露,原本他没想要做记者,但既然成了,就一定要好好做。就像纽约证券公司的风云人物苏珊说的:“如果让我重新选择,我还是会毫不犹豫地选择音乐,但是因为我在这个位置上,那里有我应尽的责任,我必须认真对待,没有理由草草应付。”对眼下应做的事不付出全力的人,是没有资格谈未来的,在其位,谋其事,责任为马,方得始终。
作为文法学院的学生,尹志艳学长对学弟学妹们也寄予了殷切的期望。他对我说:“做记者,采访写稿的变数很大,不确定性很大,很多时候运气很重要,有时候你等了半天,见不到核心当事人,有时候你在路上也能遇见核心当事人。但运气一般是留给有准备的人,你准备的越充分,运气来的概率就更大。”正如海明威所说,每一天都是一个新的日子,走运当然是好的,不过我情愿做到分毫不差,这样,运气来的时候,我就有所准备了。“新闻的专业性要求很高,而做的好不好就取决于料,新闻写作就像战场,更多是速写……”说到新闻写作,尹志艳学长便差点滔滔不绝了,可见一份从责任开始的工作,是可以做出热爱来的。
人生是一种建设,一旦停止建设,人生就失败了。及时当勉励是一种建设,笑对苦难是一种建设,全力以赴是一种建设,而责任是这建设所必须的砖瓦。富兰克林曾说:“一个充满责任心的人,往往同时拥有良好的品格,优良的习惯和坚强的意志,他是不会被假设所谓的命运打败的。”以责任为马,稳稳地站住脚跟,才能进行下一次飞跃。(文/ 鲍开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