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普”南疆情 续“说”守边义 ——学院“普惠乡村”实践队赴新疆阿克陶县开展系列推普活动

发布者:高雪妍发布时间:2024-07-30浏览次数:10

 7月,国家语言文字基地(东华理工大学)“普惠乡村”赴新疆社会实践团队来到新疆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阿克陶县,开展系列推普活动。

2022年“红色”推普,2023年“多彩”推普后,2024年的推普活动聚焦护边员群体,以“普忠魂 言同心”为主题,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志愿者们采取家访式调研、小推普员行动、护边员故事采集等形式,实现“小手拉大手,一起来学普”,校、家、边防三位一体,充分发挥普通话的桥梁作用,搭建起以语言与文化为桥梁守边、护疆的通道。

  

 

      调研护边员语言生活

      志愿者在阿克陶县设立一站式推普服务点,深入走访护边员家庭。组织护边员座谈,了解这一群体的普通话水平。经过调研,志愿者们得知护边员之间日常交流时主要使用本民族语言,但他们的工作语言为普通话,且会定期接受普通话培训,回到家乡后也会参加村镇“农民夜校”培训。虽然护边员们都会说普通话,但他们的发音声调不够准确,有一些字的声母与韵母读得不标准,需要通过练习进一步提升。

     对于说好普通话的重要性,他们深有感触。已经退休的护边员阿布提热合曼有一儿一女,女儿今年开学即将到阿克陶镇读初中,儿子正在读四年级,他们都很喜欢说普通话,因为这让他们突破了民族之间交流的障碍,开阔了眼界。现在,阿布提热合曼的孩子们在努力争取到江西交流学习的机会,想亲眼看看那个在老师口中多次出现的地方——井冈山。因为学会了普通话,阿布提热合曼的妻子到广东打工,每个月都能给家里寄钱,大大提高了家里的生活水平。充满希望、蒸蒸日上的生活让阿布提热合曼感慨万千,他激动地说:“这都是党的政策好,是说好普通话带给了我们更好的学习与就业机会。”他表示,尽管已经退休,但学习普通话这件事,他要一直坚持下去。

  

       培训“小小推普员”

 昆仑佳苑小学位于阿克陶县恰尔隆镇易地搬迁社区,学生以柯尔克孜族为主,他们入学伊始便开始学习普通话,接受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虽然在汉字书写能力、发音准确性方面有待提高,但孩子们的普通话水平高于镇上大部分常驻居民,基于此,推普志愿者们以昆仑佳苑小学课堂推普为载体,培养小学生为小小推普员,通过他们带动家人一起说好普通话,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小手拉大手”,实现当地民众普通话水平整体提升。

志愿者们围绕“中华韵+普通话”“汉字魂+普通话”等内容,培训“小小推普员”的语言能力。“中华韵+普通话”教学中,志愿者们开展中华经典诵读教学,示范朗诵了古诗《从军北征》以及《护边员之歌》等与此次推普主题相关的作品,着重讲解了朗诵技巧,并鼓励孩子们自主朗读。这种沉浸式的语言体验,不仅提高了小学生的普通话发音水平,让他们感受到中华经典的韵律之美,也加深了他们对护边事业的了解与敬意,感受“中华民族一家亲”的氛围。

  

     “汉字魂+普通话”教学中,志愿者们为“小小推普员”讲授汉字常识。从握笔姿势到笔画顺序,从字形结构到笔锋起收,孩子们在一笔一画间掌握了汉字的规范书写方式,了解了其中蕴涵的深厚文化寓意。志愿者们还为孩子们提供双语卡片,方便他们回家后为家长讲述自己学到的汉字知识。

       强化夜校学习效果

       恰尔隆镇政府为了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扩大当地居民的就业与发展路径,设立了“农民夜校”,护边员住在这里,同时也是夜校的学员。志愿者们在当地镇政府支持下,在夜校开办了为期7天的“护边员普通话提升班”。他们为护边员们制订了个性化培训方案,为学员耐心讲解普通话发音难点问题,同时采取互动性强的教学方式,鼓励他们主动分享护边故事,在这一过程中纠正他们的发音,并录制音频,将他们的故事整理成文。

  

  以“语”连心,用“言”护边,这是东华理工大学“普惠乡村”实践团队秉持的推普理念。他们将在党和国家相关政策的指引下,继续探索不同民族之间语言与文化共通共融的路径,创新构建推普模式,用语言助力民族地区乡村振兴,用文化守护中华民族大家庭。  

                                            (文/贺均涛 图/张述昱 王文峰 胡长琳)

编辑:施琴   责任编辑:陈小松   主编:朱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