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千年精粹 崇万世德蕴 ——2019级中文系学子深入金溪古村开展民俗文化调查

发布者:黄来明发布时间:2021-05-10浏览次数:785

 江西抚州金溪县被称为“千年古邑、心学圣地、江南书乡、华夏香都、文明之城”。隋时,金溪属抚州郡临川县地北宋淳化五年(994年),划临川县的归德、顺德、顺政连同原来的归政共四乡,置金溪县隶属抚州。在抚州民间流传“临川的才子金溪的书民谣,说明一个事实:金溪是一个文化底蕴不输临川的县城,特别是金溪浒湾书铺街记录了中国雕版印刷由盛而衰的全过程

带着对金溪千年文化积淀的向往,4月27日-29日2019级汉语言文学专业80名学子来到抚州金溪,走访了蒲塘、游垫、竹桥、后龚四个古村,探寻金溪古村千年民俗文化遗留。

 

 

金溪县琉璃乡的千年古村蒲塘村,历史上曾有“文武世家”之誉。学文者,出过进士21人,学武者,有在明朝“因抗倭立功而官至参将”。至今在村里,除了造型精美的60多幢明清古建筑外,还随处可见千年古树,无不折射出村落的古老与曾经的繁盛。通过实地的考察与了解,这个村庄的古宅蕴藏流传了数百年的神灵故事,这其中的真善美,家国情流淌在每一位耕耘田间又庙堂高歌的蒲塘人心中,真可谓是“人”“文”处处,处处“人文”。



提倡积德行善义举。蒲塘村人最引以为傲的是一座名为“名荐天朝”的旌义坊。“名荐天朝”旌义坊坐落在蒲塘村东侧、蒲池西岸,是明仁宗朱高炽为表彰该村秀才徐积善捐粮赈灾义举而建。“名荐天朝”,即名闻天下,即善行名闻天下,号召天下人学之、行之。牌坊表彰的不仅是秀才徐积善的善行,更是对重义轻利价值观的高擎,它凝结为蒲塘村世代子孙的精气神,成为当代社会时代精神的重要构成。


 

赞扬民智,蔑视权贵。在蒲塘村村北有一座铜峰古庙,为了纪念蒲塘村的传奇人物徐神仙而建。在进村有段近50米的围墙,上面绘有20余幅图,记载了关于徐祥可成仙后的20余个传说故事。徐神仙是史料记载的清代囦默真人,本名徐祥可,他3岁成孤儿,由婶婶一手带大。7岁才会开口说话,一说话则呼风唤雨;8岁开始走路,则腾云驾雾。长大后的徐祥可亦展现了非凡之志,与地主及土豪劣绅斗智斗勇。据说,清代咸丰年间,天干七月,徐神仙在大街上叫卖“风雨”。皇帝让徐神仙开坛做法,他答应了,条件是让官员无论地位高低跪地叩拜。之后,徐神仙取来5枚鸡蛋,东西南北中各放一枚,加上清水一碗,果真天降甘霖。徐神仙因此被咸丰帝封为:玉府雷师徐老囦默真人……类似的佳话还有很多,徐神仙的传说流传在蒲塘周边地带,他的处世观念演化为当地住户的家训与家规,正直与善良是其不渝的底色。



金溪县双塘竹桥距今已有650多年历史,雕版印刷作坊及书院,使这个小村的书卷气特别浓厚。

 古村从选址到建村,都经过了精心规划与设计,处处彰显先人的智慧,尊重自然、贴近自然,追求天人合一。村落依靠后龙山而建,坐北朝南。村前一溪如带,良田万顷,村后树竹繁茂,茶园一望无际。俯瞰全村,它像一把大扇子,整个村庄的13条巷道,如同扇骨支撑起整个村子,在这些扇骨上分布着一条古驿道、两处雕版印刷遗址、三口古井、三个晒场、四座门楼、五座祠堂、六条街道、八方水塘。至今保存完好的十家弄和八家弄建筑群组、六座祠堂以及养正山房、公和堂、怀仁书院、赐福庙等古建筑物集合成为封建社会农商儒并重的人文历史信息标本。



    村口,几口古井错落设置便彰显竹桥村的独特人文。作为历史文化名村,竹桥的村规民约历经千年延续,十分严格,三口古井实的设置就是明证。每口古井周围都由十根石柱围成,犹如一枚铜钱,体现了先人天圆地方的世界观以及做人经商需要圆滑但不可没有原则的价值观;三口古井错落分布在三个方向,构成汉字“品”,意在教育后人做人要有品德、做生意要讲诚信;连接三口古井的青石驿道则呈“人”字分布,与三口古井组成“人品”,以警示后人。



(上图为呈“人”字的驿道


进入总门楼后,地面有青石铺成的“本”字路,告诉一代代的竹桥人本之所在,落叶要归根,做人不可忘本。中门的青石路,又好像“平”字,寓意出行平安。如此就与中门外的“人”相呼应,构成了竹桥村“出为人、入为本”的思想。类似别有心裁的设计还有很多,就算两扇对立的门墙也暗含玄机,每一处都蕴含着先人对后来者殷切的期望,走在巷子里,大家不由折服于先人的智慧,暗暗思量着属于自己的当下价值观的“古井方圆”。



参观完几个文隆公祠和书院后学生即兴穿起了各式各样的汉服,手捧竹简,在学堂门前齐声诵读《诗经》名篇,书声琅琅,跨越千年,那千年的文化气息,从这片片竹简中流淌出来,幻化为身后飞檐的冲天气势和公祠的肃穆庄严。诵读结束后,大家怀着感动的心情缓行在小巷的青石板上,身上的汉服与古色古香的建筑相得益彰,像是一场跨时越代的时光之旅。此次别具特色的活动加深了大家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与理解,给大家带来了更为丰富难忘的体验。

  


此次实地文化调查,让同学们深入乡间体会历史,学习人文,学思结合,有效提高大家对沉潜在古村的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更切身体会古村浓郁的人文气息与不凡的精神力量,见证千年风华,激励我辈学子赓续文明薪火,不负美好青春,启航崭新征程。(图文/陈丽娟 董梦茹 丁晓卿)

 

编辑:黄来明  审核:朱青